天眼有約 夢回平塘
天眼有約 夢回平塘
身居異鄉久了,思鄉的情愫越發濃郁了,時常想把家鄉的山山水水融于筆端,描摹成一段永不褪色的美好記憶,以此慰籍一顆日漸濃烈的思鄉之情,卻因情懷太過于厚重,而遲遲未敢輕易落筆。直到不久前回鄉探親,一位兒時老師的一席話,撩撥了我濃濃的情愫,也觸碰了思緒的最深處————行于當下,不負流年!意念之中,家鄉的山山水水、點點滴滴,猶如電影般涌入腦際,歷歷在目。
九十年代初,以南仁東為代表的一幫天文專家,不甘中國天文領域落后于世,懷揣著探天觀地的宏遠夢想,為建造具有中國代表性的天文臺選址,而踏遍滇黔桂的喀斯特山區。民間傳說是家鄉的父老鄉親用最原始、最純樸、“最舒坦”的擔架,把他們“抬”進莽莽無路的崇山峻嶺中,也因為那一份份感動,“一生只做一件事”的南仁東老先生帶領他的團隊,奮戰二十多年,最終成就了當今世界首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,俗稱“中國天眼”。從此,“南仁東”這個名字走進了家鄉的千家萬戶,也從此,浩瀚無垠的宇宙中,被“中國天眼”首次捕捉,并被中國工程院命名為“平塘星”的那顆小行星,與地球相依相伴、形影相隨。家鄉一直流傳這么一段佳話:一群人,建造了“一口鍋”(“中國天眼”號稱世界上最大的一口天鍋),紅火了一個小鎮(天文小鎮),推動了一個產業(天文業),培育了一群人(天文專家人才輩出),成就了一座小城(中國天眼小城)!
本已名聲在外的天眼小城,卻不甘于屈指一景,而各名勝景區交相輝映,競相出彩。塘邊的打岱河“天坑群”、掌布國家4A級自然風景區的藏字石“天書”,與聞名遐邇的“天眼”,構成平塘的“三天”旅游奇觀名片,吸引中外游客接踵而至、流連忘返。在此不得不說一下“天書”奇聞。相傳二十多年前,掌布鄉一位村支書在巡查景區時發現疑似從高處巖石上掉下來,一分為二的一塊巨石上,鑲嵌著“產”和“黨”兩個大字,他尤為好奇,急忙清除巨石旁的雜草枯枝,驚喜地發現巨石壁上隱約呈現酷似“中國共產黨”的五個橫排大字,那些字體勻稱方整,每字約一尺見方,筆劃突出于石面,猶如神工浮雕。聽說后來經專家鑒定,此自然奇觀形成于一億多年前。這消息一傳十、十傳百,從此名聲大噪,慕名而來的探奇游客先后給它取了“天書”、“藏字石”、“太陽石”、“神石”等名稱,而當地純樸的村民出于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敬仰,把這塊奇石稱之為“救星石”。
除了“三天”景觀之外,借勢成勢的甲茶瀑布,雖遠遠不及黃果樹瀑布那般氣勢磅礴,卻因她的精致、優雅與婀娜,引無數游客慕名而來,盡情地弄水戲魚,好一派“樹在水中生,水在樹下流,人在水中游,水因人歡騰”的優美畫卷,絕對是您“清涼一夏”的必選去處!
舉世公認,多彩貴州大地,因橋梁而盛名。而酷似“鉆石”的平塘“天空之橋”,以其宏偉與壯美,當仁不讓的成為家鄉里又一張響當當的打卡名片,為貴州橋梁博物館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因此也享譽世界著名橋梁美名。
最是秀美的“天眼之城”,一側依山三面傍水,宛若一條藍絲帶圍繞著一個大盆,漂然自若、悠然東去,恰到好處的構成了山、水、橋、人融為一體的和美景象,惟妙惟肖,更是讓萬千游客美到窒息,無不為之動容,因此得名“玉水金盆”!
……
新時代、新征程、新氣象,新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“國發2號”文件精神,在那片看似貧瘠卻熾熱無比的土地上彰顯了特效,家鄉人立志高遠、摯畫藍圖、篤定信念、只爭朝夕、勇毅前行,闖出了一條彎道超車的不尋常發展道路,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、引領潮流的數字經濟,助推著家鄉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,成就了一番曠世傳奇的宏基偉業?,F如今,舊貌換新顏的家鄉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,猶如最有靈性的伙伴,無時不牽動著一個游子的心。匆匆歲月,已過半生,人在陌上,漸漸醒悟,此生過的已不再是日子,而是心境,是歲月與夢想的互諒,是現實與希望的和解;傾慕的已不再是繁華都市里的霓虹閃爍,而是一種猶遠還近的戀故情懷,是一抹老家里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。似乎天眼有約,常常夢回故里,聚攏一把人間煙火,用余溫滋養親情友愛暖意,誠然放慢前行的腳步,安撫時光,品茶、讀書、寫意、會友,守心自若,慰籍流年!
特此聲明:有的圖片來自于網絡
作者簡介:
王仲彪(網名/微信名:開拓者),故鄉————中國天眼小城,畢業于空軍第一航空學院,軍旅生涯17載,轉業后進入云南省公安系統工作。自幼酷愛寫作,在部隊服役期間,長期從事文字工作,轉業后繼續保持這一愛好,閑暇時間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先后在軍、地報刊、電臺和網絡平臺發表散文、詩歌、言論數篇。
天眼有約 夢回平塘相關文章:
《天眼有約 夢回平塘.doc》




